邵涛教授团队利用劣质青贮饲料实现有益物质角鲨烯的开发
青贮饲料在畜牧业的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难以控制的发酵过程和不合理的管理措施导致青贮腐败变质不可避免。变质的青贮饲料具有安全隐患,成为真菌毒素源,威胁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因此,加强腐败青贮饲料的回收与利用,开发有益物质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期,草业学院邵涛团队分别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5年影响因子12.984)和 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5年影响因子4.096)在线发表了题为“Recycling deteriorated silage to remove hazardous mycotoxins and produce a value-added product”和“Exploiting the anaerobic fermentation of alfalfa as a renewable source of squalene”的研究性论文。
该团队发现新鲜的苜蓿中含有50.5 mg/kg FM 角鲨烯含量,而通过对7个不同农场的调研发现腐败的苜蓿青贮中含有60.3 ~ 73.9 mg/kg FM角鲨烯含量,但含有6种霉菌毒素(4.56 ~ 10,080 ug/kg FM)。因此,青贮过程中角鲨烯含量上升。为此利用不同温度和不同添加剂两种途径调控青贮发酵过程的微生物菌群,测定青贮过程中角鲨烯含量以及合成通路相关酶活,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微生物动态变化。最终追溯到球型乳酸菌在角鲨烯的合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发酵产物氨态氮等对角鲨烯的合成具有负调节作用。
此外,从苜蓿青贮中筛选出两株产角鲨烯菌株(Lactococcus lactis subsp. hordniae和Enterococcus casseliflavus)。以腐败青贮饲料作为营养源,将两株产角鲨烯乳酸菌进行接种发酵,从而提高了角鲨烯产量(190~279 mg/L),霉菌毒素去除率高达85.5%,实现了腐败青贮饲料有益物质的开发。
南京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博士研究生宗成为该项研究的第一作者,刘秦华副教授为通讯作者,邵涛教授,董志浩博士后等也参与了本次研究。
编辑:邵涛 校对:张义东 审核:李俊龙